仲女士说,去年上半年,她在京东国际上购买了一台意大利德龙品牌的料理棒,售价399元。
用了一年多,料理棒的轴芯断了,我打电话到京东,京东说对不起,这个是海淘商品,他就给了个电话。打过去德龙方面说,我们这里是不修的,以换代修的。我再打到京东去,京东说对不起,这个是海淘商品,我们不开发票的。
记者联系了京东,京东公关周女士坦言,目前平台确实不支持跨境商品的发票开具。
消费者购买的是京东国际平台的海外商品,销售的商家,均为海外商家,所以无法按照大陆地区的相关法规规定提供购物发票。针对跨境商品消费售后保障体系和规则,消费者选购的时候具体参看商品的详情页,还有规则说明。
记者注意到,跨境商品不开具发票,是目前诸多跨境电商平台的普遍做法。例如,天猫国际、小红书、洋码头、网易考拉海购等,但这些平台并非在显著位置都对发票问题作出提示。记者在天猫国际上看到某国际品牌化妆水,首页位置除了有物流直送和正品保障之外,没有关于发票和售后服务的相关提示。
只有点进客服对话框,详细咨询发票问题时,客服才会回复:由于跨境商品公司注册地在海外的影响,跨境商品无法开具国内发票。本店不保证所有跨境商品均含有小票或者吊牌。
像这样颇为隐蔽的提示,消费者很难注意得到。 上海市消保委法研部副主任杨昀说,区别于一般网购,海外购相当于消费者在境内发起购买意向,交易是在境外完成的,相应的税收及售后服务应当以出售当地的政策为准。
“现在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非常丰富,目前的这个海外购其实就是相当于消费者在境内发起一个购买的意向,但实际上这个交易是在境外完成的,那么它的一些税收等同于在境外发生。
在海外就没有发票这一说,在国外的话很多只是小票,或者是说企业自己出具的一个销售凭据。”
杨昀认为,网购平台应该在显著位置做出提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跨境商品时,要特别关注保修时间、是否全球联保等信息,尤其是一些大件的耐用商品,消费者应当尤其注意这些细节。